15日,我市最大公租房小区-–东港路公租房正式签约,首批签约230套,将在本月31日前全部完成签约入住。
据了解,东港路公租房小区位于开发区东港路,于2016年开始建设,总建筑面积26.5万平方米,共19栋,建设2796套公租房。目前,一期6栋已完全竣工,建设有楼梯房和现代高层电梯房,户型均为两室两厅,建筑面积61–68平方米,租金标准为3.5元/月·平方米,物业服务费为元/月·平方米,同时,小区按设计要求将配套幼儿园、警务、社区、卫生服务站、公交站,农贸市场、超市、餐饮等便民服务机构和商业。此次集中签约入住时间为7月15日至7月31日,共16天。
(但超)
一幢51层的双塔摩天大厦已在大冶市规划获批,不过这不是星级写字楼,而是公租房。
选址于大冶市大冶大道与七里路交会路段,南北两边分别紧邻市中心商业区和正在建设的罗桥开发区,这栋规划中全省最高的公租房项目“五一大厦”,效果图已竖立在城中的工地旁。根据设想,双子楼结构的“五一大厦”,楼顶还建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和一个大型游泳池。
目前,该项目已完成大冶市规划建设局的建设用地规划公示过程,建筑设计方案尚在进行中,基坑土方工程则已于去年11月初开工。
尽管一切进行得十分低调,但作为公租房项目的“五一大厦”动工伊始,消息即不胫而走,并引发当地市民诸多疑问。
162.3米高的地标 9.3亩土地承载1102套房
“五一大厦”项目,用地总面积只有平方米,换算下来即9.3亩土地。
工地入口效果图上的信息显示,“五一大厦”层高51层,高达162.3米,为双子楼造型,两栋楼房之间有多道空中走廊连接。总基地面积2448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平方米,其中,公租房面积平方米,1-5层的商铺商业面积12745平方米,地下车库12327平方米,房屋套数1102户,建筑密度。规划设计单位为大冶市规划建设局,建筑工程设计单位为中新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,开发商为大冶兴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。
据了解,该工程预计投资2.8亿元,工期2年,如果最终建成,将成为大冶市最高的地标性建筑。
开发商主动建公租房 前期只求保本不打算赚钱
这块9.3亩的土地也是该公司的自有土地,为建“五一大厦”,兴泰公司拆除了该地块上原有的建筑物。建设51层高的公租房的构想,也并非来自官方层面,而是来自开发商。
大冶市工商局网站信息显示,大冶兴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,属房地产开发二级资质,注册资本2002.8万元。在大冶当地的房地产公司中,属于中等偏上规模。放在全省范围内,则只算是家小开发商。
对于投资数亿元的“五一大厦”,兴泰公司是否有此资金实力?他称,“五一大厦”属于公租房项目,前期“不打算赚钱”,能做到保本就行。
而对于“五一大厦”建设过程和建成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,余翠华说:“他们(开发商)既然决定做这个项目,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,会进行成本估算。”
游泳池是消防设施 项目还需省住建厅审批
对于这幢即将拔地而起的超高建筑,一部分当地人认为,作为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县级市,需要修这么高的住宅楼么?也有网友担心,表面是建公租房,实则是将土地最大化使用,来建商品房获最大利润。还有就是顶层的停机坪和游泳池,也与公租房格格不入。
关于楼顶建直升机停机坪和游泳池,柯有家解释,楼顶直升机停机坪基本不增加建筑成本,是为未来大冶市救灾、抢险、消防、紧急医疗救助提供方便。游泳池实际就是个大水池子,属消防设置之一,用以应付可能发生的高层火灾。
目前,项目审批还在进行中。
省住建厅相关人士表示,超高层建筑的确需要省级审批。
“五一大厦”建筑设计师杨林介绍,考虑到这栋楼是大冶市标志性建筑,在设计时,没有采用住宅楼外观,而是采用公共建筑外观,以形成美观造型。
补贴政策会落实 产权归开发商将来可卖房
也有当地市民表达了对这栋高层公租房租金水平的担忧。
不过,项目中的商业面积部分不能享受公租房优惠政策。
而作为公租房,“五一大厦”建成后,其房租总收入能否满足这栋超高层楼房的维护成本?会不会出现房租过高,造成租房者无力承担的局面?
柯有家同时提到,即便前期不赚钱,但这栋楼的产权属于该公司,是该公司的不动产。“公租房5年内不准买卖,但5年后不就可以卖了吗?”他说。
专家观点 叶青:公租房出售应受限制
长期关注社会保障房建设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,公租房建设引入民营资本,是一种应该鼓励的积极探索,属于市场的项目就应按照市场规则运行。但公租房的出售应该受到限制,不能以公租房名义建设,享受完政策优惠,又变身为商品房。至于楼层的高度,属于建筑专业领域内的问题,由省住建厅依法依规进行严格的测算和评估,来决定批或不批。
郝少波:超高层建筑成本极高
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规划学院院长郝少波教授说,在建筑高度分类中,100米以下的楼层为一类高层,大约为30—33层,超过100米即为超高层建筑,建设和维护成本都非常高。超高层建筑通常用作写字楼、酒店等商业用途的公共建筑,一般的住宅楼都在33层(100米)以下,很少出现超高层建筑。各地城市地标性建筑普遍为公共建筑而非住宅楼,原因即在于其成本高昂,平面功能设计受限,可能会导致后期使用出现费用过高,平面功能不足的问题。
政策链接 公租房只能租赁不能出售